• 必赢565net官网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发挥信息化加速器作用 实现应急管理“换道超车”

    2019-8-14 9:49:17 人评论

       应急管理部自成立以来 ,部党组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以黄明书记为组长的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统分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顶层规划 ,印发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和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 、标准规范 ,为应急科技信息化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会议期间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及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就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接受中国应急信息网专访,交流工作经验。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

      贵州省由于特殊地理状况,山洪灾害频发 ,防汛抗旱形势严峻。近年来,贵州省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维实景模拟等新技术新手段,探索出了一条利用大数据支撑防汛抗旱监测预警和指挥决策的新路。

      据了解,贵州省已在技术方面取得4项突破: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共享 ,实现低成本风险态势全面感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模型,实现无资料地区暴雨洪水预报,大幅提高预见期;通过创建核心算法,实现全国范围分钟级洪水预警服务;通过三维场景展示 ,实现成果的可视化呈现。

      “2018年,根据系统预测预警成果  ,我省向主流媒体发出预警信息21次,发出预警短信700余万条,成功应对贵州省‘6·19’大洪水等11次强降雨洪水过程,为贵州近年战胜历次暴雨洪水夯实基础。”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杨朝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

      贵州省政府在短时间内组织精兵强将编制了《贵州省应急管理科技工作(2019-2022年)》,加快推进贵州省应急管理工作建设 ,重点做好感知网络。杨朝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规划,能够为全国应急事业提供贵州设计 、贵州方案和贵州智慧。”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随着我国信息化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信息化依托物联网 、移动通信等新技术 ,进一步提高地震感知、预警速报和应急服务能力 ,也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 、省和市县三级地震感知网络,基本实现地震监测数字化 、网络化和自动化,并且具备了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达到2.5级、在人口密集城市达到1.5级的地震监测能力。

      同时,我国建立了自动、初报和正式报三级地震速报体系,实现了国内地震2分钟左右的自动速报、10分钟左右的正式速报 、国(境)外5.0级以上的地震速报的能力 。

      地震信息服务是地震系统面向国家、行业和社会的窗口 。“目前,不仅能够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高铁 、核电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行业提供专业的地震信息服务,还能够借助‘速报机器人’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 、易懂的地震信息服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介绍道,“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对接平台基本实现了对中国网民全覆盖 ,并具备1分钟覆盖亿级网友的公共服务能力。”

      王海涛表示,去年5月台网中心已经启动信息化工程一期建设,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数据资源为核心,全流程一体化监控平台为支撑,基于云架构的集约化、一体化和可视化的新一代业务系统雏形,为防震减灾事业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近年来,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围绕“基础数据全面汇聚、火灾隐患提前预警 、预警指令网上推送、灭火救援精确指挥、监管工作形成合力、火灾事故有效控制”总目标,按照“通网络、汇数据、搭平台、强应用”思路,构建起“1+3+N”架构的“智慧消防”格局,全力推进“智慧消防”建设 ,极大地提升了综合应急救援水平和火灾防治精准度。

      据王献忠副总队长介绍,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十分重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 ,完善建设应用顶层设计。例如,江苏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公安厅配套出台《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规划“智慧消防”建设蓝图。并且 ,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建设省市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 ,已实现了与20余个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数据共享交换。 “下一步 ,江苏消防救援总队将继续优化完善全省“智慧消防”建设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引领,着力打造江苏应急救援指挥“一张图”、推进灭火救援现场感知网络建设、加强对重大火灾风险的预知预警等工作 ,不断提升“智慧消防”建设应用效能。”王献忠说。(余甜甜 李萌 吕俐缘)


    相关资源

      暂无相关数据...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