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赢565net官网



  •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赵术学:现代消防指战员必知的灾火理论

    2019-7-8 12:33:55 人评论

    大家都认为灭火救援是一种经验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大家也都承认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能反过来指导实践 。令人遗憾的是 ,《论燃烧与火灾的关系》一文已经发表十几年了 ,但“灾火理论”至今仍未引起中国消防及其广大指战员的足够认知 。并且正因为缺少这一理论的正确指导,由此产生了诸多错误的作战行动,有时甚至造成了包括令指战员牺牲的灾害扩大的严重后果 。


    什么是灾火理论 ?灾火理论给灭火救援行动会带来哪些现实的、直接的、甚至是关乎性命的影响 ?


    首先说灾火理论 。


    灾火理论萌芽于2006年 ,缘起于《中国消防手册》第八卷第七篇第七章灾害成因部分的编写 。笔者在当时的编写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不用说普通老百姓 ,就连专门研究消防、从事消防的人都不清楚火灾到底是燃烧还是灾害(直到今天依然如此,火灾术语改来改去 ,一会儿是灾害、一会儿是燃烧,笑极了 !)。正是对于这个看似丝毫没有什么必要的“咬文嚼字”般的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笔者才最终发现了燃烧与火灾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的10种模型  。这期间引入了“有利燃烧”和“不利燃烧”的概念,其中的“不利燃烧”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灾火”。因此,笔者把这一发现称为“灾火理论”。简言之,灾火理论是揭示有利燃烧、不利燃烧和火灾之间关系的科学发现 ,它解决了人们对属于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燃烧和对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的火灾之间的关系问题。必须认识到 ,这个理论的提出必将对消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影响。


    下面是关系模型 :


    image.png

    需要说明的是,要想看懂下边这些模型,首先要知道:模型中的横坐标代表时间T,左侧的纵坐标“R”代表燃烧猛烈程度,右侧的纵坐标“H”代表灾害严重程度 ,型号里的“S”代表开始,“F”代表结束,”C“代表持续 。比如,“SS-FF”代表燃烧开始灾害也同时开始,燃烧结束灾害也停止增长。以此类推 。“R0”线代表有利燃烧和不利燃烧的分界 ,线下是人们希望的有利燃烧,线上则是人们不愿接受的不利燃烧。


    模型1:开始开始、结束结束型。


    image.png

    模型1是最基本、最好理解、也是在有意无意中最被人们认可的一种模型 。在灾火理论诞生之前,这或许是唯一被人们在潜意识里本能地认为存在的唯一模型。灾害与燃烧同步开始 、同步结束,即使在现实中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但它毕竟代表不了全部事实。正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燃烧与灾害始终同步 ,才造成了“只要把火灭了也就万事大吉了”的错觉。这是最要命的。


    模型2:开始开始、结束持续型 。

    image.png


    模型2较容易理解,就是在燃烧结束的时候,灾害并没有完全停止,它在后续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有个增长 。仔细一想 ,这种情况常有发生 。比如,三楼着火了 ,你用10吨水把火给灭了,灭了是灭了 ,但楼下呢?楼下很可能被水淹而造成损失增加。还有 ,松花江边的化工厂着火,你不管不顾地射水,火是灭了 ,后来的江水污染问题是不是来了 ?如果你知道这个模型 ,你还会不管不顾地蛮干吗?


    模型3 :开始开始、持续结束型。

    image.png


    模型3说的是不利燃烧到T1时受控变为有利燃烧、灾害随之停止的情况 。这种情况突出表达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带来灾害 ,有利燃烧在某些时候是需要的 。比如,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我们有时只需要灭掉油锅的火而不是连同炉灶的火一块灭掉。再比如,发射火箭时出现意外造成地面起火,我们只需要灭掉地面火而根本不需要去灭掉火箭屁股上的火 。道理虽然简单 ,但在现实操作中,“追着火箭屁股打火”的现象却极为普遍。


    模型4 :开始开始 、1持续持续型。

     

    image.png

    这个模型是说,到T1的时候,燃烧虽然有限受控但它依然维持不利燃烧状态,所以灾害仍在增长 。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比如 ,某油井着火并造成周边设施起火 ,我们灭火时很可能是很容易地就灭掉了周边火,但我们不能轻易灭掉油井火 。再比如,露天煤田火灾,我们很可能 只能力所能及地灭掉可见的浅层火,但我们不能灭掉深层的 、不可见的火 ,它们可能一直持续燃烧下去。明白这个道理,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时要“失小保大” ,有时是“人不胜天”。


    模型5:开始开始、2持续持续型。

    image.png


    这个模型与上一个模型的区别只在于火受控后变为有利燃烧在持续,而灾害仍在增长 。其实它是模型2和模型4的叠加 。这么说 ,你就很容易理解了,无需作更所得解释  。


    模型6:开始滞后 、结束结束型。


    image.png


    这个模型与模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最开始的时候燃烧是有利燃烧,到T0的时候火才因为某种原因而失控变为不利燃烧。这种情况其实在生产生活中极为常见,我们通常所说的失火或用火不慎都属于这个范畴 。比如,燃着的蜡烛意外倾倒等。


    模型7:开始滞后、结束持续型 。

    image.png


    此模型实际上是模型2与模型6的叠加组合 。先是有利燃烧失控变为不利燃烧,后来是燃烧熄灭但灾害仍在持续。


    模型8:开始滞后、持续结束型。

    image.png


    这种模型是模型3与模型6的组合。意味着有些失火完全可以受控后变为有利燃烧来持续下去而灾害不再增长。


    模型9:开始滞后 、1持续持续型。

    image.png


    这个模型是模型4和模型8的组合。它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失火都能回到有利燃烧状态 。


    模型10:开始滞后、2持续持续型。

    image.png

    此模型与模型9的区别在于,即使燃烧失控又受控后变为有利燃烧 ,但灾害依然有增长的可能,它其实是模型5与模型6的组合 。




    10种模型说完了,是不是还有其他可能的关系模型呢 ?也许有、也许没有  ,笔者现在还不敢下定论 。但至此 ,你应该接受这么几个观点:


    1.火灾概念表面上很简单,但实质很复杂。

    2.燃烧与火灾是两码事 ,混为一谈不合适。

    3.模糊的认识导致模糊的行动,后果严重。

    4.灾火理论告诉我 ,不能追着火箭屁股打。

    5.灾火理论告诉我,不是所有余火必须灭 。

    6.灾火理论告诉我,灭火要防止次生灾害 。

    ……


    现在想,衡阳11.3大火,在燃烧物燃烧殆尽仅剩余火丝毫不能再造次的时候 、在“头重脚轻”的大楼又已经被长时间大火烧灼的情况下 ,指战员进去灭余火而造成重大伤亡 ,是不是有点亏呢?或许有人会说 ,谁知道建筑质量那么差?而笔者要加上一句 :既然不知道建筑质量那么差,为什么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无用功呢?(我们不能只歌颂英雄而忘记了内心的呐喊!)


    你发现,如果你接受了灾火理论,你将变成不一样的你、中国消防将变成不一样的消防 。科学、理性,不是完全靠所谓的经验,而是要上升到理论并在理论的支撑下来寻找答案。


    相关资源

      暂无相关数据...


  • XML地图